秦腔演员袁丫丫(扎根火热生活想一辈子为百姓唱好戏)
唱响人生,秦腔情浓,一生为百姓献艺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百姓的喜爱是戏曲传承的肥沃土壤。作为一名秦腔演员,我深知这份情感的深厚与真挚。多年来,我克服重重困难,将正能量的秦腔剧目带到百姓身边,而他们用最质朴的情感回馈我,这是我艺术道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深植于乡土的秦腔,群众基础深厚。它的艺术风格豪迈、粗犷、刚健,源自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在日常的基层演出中,我发现无论是经典剧目如《铡美案》《五典坡》《窦娥冤》,还是现代作品如《村上春秋》,都深受百姓喜爱。秦腔唱出了一方水土的民俗风情和百姓的精气神,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充满生机。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坚信,走近百姓,能促进戏曲艺术创新内容形式,唱出时代内涵。秦腔艺术要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深入生活,从真实的故事中汲取素材。我主演的脱贫攻坚主题秦腔剧目《村上春秋》,就讲述了主人公万芬芳到牛嘴梁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农民建设扶贫产业基地的故事。这些身边的故事,展现出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面貌和奋斗精神,让秦腔艺术永葆生机活力。
在广袤的西北地区,每一场演出都承载着观众的期待。记得有一次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演出《春江月》,面对严寒,我们坚定地换上演出服,因为每一位演员都深知,这是观众们的期待与热爱。当我扮演的柳明月婉然谢绝金银财宝、荣华富贵,返归山乡时,台下的观众被深深打动,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艺术沟通心灵的力量。
我的艺术生涯从7岁开始,因为热爱而走上这条道路。随着演出经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前辈们的话:“唱好戏也是为人民服务。”我会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扎根火热生活,不断追求艺术创新,一辈子为百姓唱好戏,用秦腔诉说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传递百姓的精气神。
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如话剧、舞蹈、小品等的优点,使秦腔艺术在舞台布景、服装、唱腔等方面更具当代特色。只有这样,秦腔艺术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我们西秦腔研究院创排的剧目如《山里红》《大秦文公》《麦积圣歌》等,都在内容和形式上蕴含时代气息,也在巡演过程中根据观众反馈不断修改完善。
一生为百姓献艺,这是我不变初心和使命。未来,我将继续用秦腔诉说这片土地的故事,传递百姓的情感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