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早期作家稿酬揭秘:靠出书赚高薪
社会奇闻 2025-08-08 16:43www.lusduna.cn休闲娱乐网
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光里,老舍、张恨水、艾青等文化名家享受着与之名声相称的优待。那个时代的稿酬,尽管放在今日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拥有相当的价值。职工平均月薪仅40元左右的新币,而一部长篇小说便能带来数千元稿费,即使是万字论文也能赢得相当于今日两千元的稿酬。那时,"一本书主义"成为激励他们的口号,不论这口号来自文学界的资深前辈丁玲还是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刘绍棠,他们都因高额的稿酬成为了令人羡慕的高薪阶层。这也引来了不少羡慕与嫉妒的目光。
老舍、张恨水等文化巨匠在五十年代初便凭借丰厚的稿酬在北京买下了自己的四合院。那时的一万多元新人民币,对于他们来说,足以实现拥有自家院落的梦想。赵树理这位来自解放区的文化人,虽被称为“土包子”,但进京后也展现出了不凡的气度。他用超过一万元的稿费购置了一处宽敞的院落。后来,考虑到中国文联机关用房紧张,他便将大院交给公家使用,换取了一处较小的院落。当他后来离开北京前往山西工作时,更是索性将这小院也交给了公家。
上海的巴金等作家更是依靠自己的稿费收入,完全或主要地解决了一切生活所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凭借文字的力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着物质上的丰盛。他们的作品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而他们凭借的则是手中的笔和心中的信仰,书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传奇。他们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字之间,更体现在他们为文化事业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追求上。
上一篇:2025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是好日子吗,是理发的吉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