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为什么是成熟演员(一次专访问答细节透露能力艺术水平高)
刚刚过去的十一档期,演员黄轩展现出了他作品的丰富多样性。在电影《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中,他成功地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角色形象。从《芳华》到《山海情》,再到近期的《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黄轩都能轻松驾驭各种电影和电视剧角色,展现出他在电影和电视剧领域的双栖才华。
随着优秀作品的不断积累,黄轩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他作为演员自身的修为与努力。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娱乐专访问答,就能不经意间展现出演员的自身修为水平。
在明星访谈节目《娱乐不设防》的最新一期中,黄轩接受了一次关于他十一档期两部电影的专访。访谈中有一个细节,让人不禁对黄轩的演技和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当节目记者问及黄轩是否愿意尝试反派角色时,他回答道:“我并不想挑战那种特别脸谱化的坏人或反面角色。相反,我渴望挑战那些展现人性复杂面的角色,那些既非纯善又非纯恶的角色,对我来说才是最有趣的。”
对于热衷于追娱乐八卦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回答可能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对于那些真正懂影视剧创作的观众来说,黄轩的这几句简短话语却透露出他对戏剧的深刻理解。他明白什么是好的戏剧,什么是好的角色塑造。
黄轩的这次回答,正体现了戏剧学创作中对高级角色塑造的要求。在优秀的影视剧剧本创作中,角色不应该被脸谱化,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需要在特定的时代和故事背景下呈现他们“为何如此”的内心世界。
黄轩对戏剧的深刻理解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凭借自身实力挑选优秀剧本的能力。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只有懂得戏剧、懂得角色,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只有作品优秀,才能让演员的声音被更多观众听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票房和收视率号召力。这种凭借优秀作品获得认可的方式,与依赖流量的艺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今,许多明星艺人在成名后需要聘请文学统筹人员来帮助他们选择剧本、把关台词等。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学和文化功底不足以独立完成这些任务。如果艺人自身修为不足,即使有了文学统筹人员的帮助,也很难达到高水平。
我们常说,演员最终拼的是文化修为能力。当流量数据变得不再重要,演员回归作品时,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差,就取决于艺人选择剧本和塑造角色的能力。这时,真正有实力、有修为的演员就会脱颖而出。
与某些流量艺人连剧本都读不懂、超过十个字的句子就背不下来相比,黄轩能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如此专业的戏剧学回答,显然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这种深刻的艺术认知将引领他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演员。对于影视剧行业来说,缺少的正是那些真正懂戏、懂角色的好演员。黄轩通过这次专访,展现出了他的水平,这样的演员应该多一些。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