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5位相声演员杨少华堪为魁首(谈一下几位名气大能耐不足的相声演员)
在相声界,总有一些演员的名气与实力似乎并不对等。这种现象,如果从人生角度看,也不难理解,正如《时运赋》所言,人生起伏乃是常态。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几位名气较大但实力被高估的相声演员。
我们要提到的是杨少华。杨少华在观众中拥有不错的口碑,曾经红极一时。他被高估的情况也较为显著。其所谓的“蔫派”风格,若往好了说是艺术手段,但往坏了说则可能被认为是艺术水平不高。他曾在台上抢戏、撒狗血,这使得他在与马三立合作时,需要侯宝林的特别提醒:“上去少说话!”由于其在舞台上容易离题,也使得他很难有固定的搭档。幸运的是,得到了相声鬼才赵伟洲的帮助后,杨少华最终走红。尽管他的商业路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得到了郭德纲的支持,获得了许多头衔,但说到底,他仍然只能算是二流的相声演员。
接下来是常宝华,作为常家的四公子,他也属于被高估的演员之一。常家九人中,除了早逝的常宝堃外,艺术水平最高的应是常宝霆。但常宝华的头衔众多,却缺乏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他与侄子常贵田合作的《帽子工厂》虽堪称代表作,但除此之外便乏善可陈。
孙少林,可能不为许多观众所熟知。他外号大来子,早年间离开北京、天津到济南发展,创建了晨光茶社,对济南曲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他的成就,在相声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将他与侯宝林、张永熙并列,但相比之下,他的成就显然不如这两位。另一种则是将他与常家的启明茶社相提并论,但遗憾的是,启明茶社的影响力远超晨光茶社。孙少林一生不录音不录像,留下的影像资料极少,关于他的描述大多来自其后人的描述,真实性有待商榷。他更擅长经营和管理,而非相声表演。
高晓攀是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其嘻哈包袱铺也在不断地扩张。剧场拓展的规模与高晓攀自身的实力并不相称。他的创作能力不错,但表演方面存在尴尬之处,甚至比不上一些高级票友。高晓攀的表演不自然成为其硬伤,这使得他的台风僵硬,对观众的吸引力不高。
最后要说的是李寅飞。他的大逗相声社发展不错,但李寅飞的相声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他在德云社学艺时曾被多次劝退,如今虽然有所成就,但许多观众仍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他的基本功不扎实,反而学会了一身臭毛病,如台上摔手机等。他已经上过好几次春晚,但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新人。
这些相声演员虽然有一定的名气,但在实力方面却存在被高估的情况。他们或许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但在相声表演方面仍需不断努力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