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下如雨什么意思-矢下如雨典故出处介绍
在群雄讨伐董卓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孙坚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是那少数敢于与董卓正面交锋的猛将,更是获得过对董卓大军的大胜的军队。而其他诸侯,则多持观望态度,不愿为他人做嫁衣,各怀鬼胎。随着联军内部的分裂,统一对抗董卓的目标逐渐走偏。即使孙坚勇猛无比,也只能孤军奋战,无法挽回败局。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成语“矢下如雨”,就与孙坚的一场著名战役息息相关。
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五回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期间。孙坚率领军队攻打汜水关,与守将华雄的军队展开激战。华雄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迎战,程普挺矛直取胡轸。两人斗不数合,程普便刺中胡轸咽喉,胡轸当场毙命。孙坚挥军直杀至关前,然而关上的矢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孙坚引兵回到梁东驻扎。
那一夜,月白风清,孙坚率军鼓噪直进。正当孙坚奋战之际,华雄率军追到。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华雄的军队从后面赶到,放火烧起。孙坚的军队乱窜,众将各自为战。只有祖茂紧紧跟随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紧追不舍。孙坚连放三箭皆被华雄躲过,只得弃弓纵马狂奔。
祖茂眼见孙坚头顶的赤帻成为华雄的追杀目标,便建议孙坚脱下赤帻交给他戴上,自己则戴孙坚的赤帻吸引华雄的注意力。孙坚依计而行,成功逃脱,而祖茂则巧妙地在林中躲避,最终也成功逃脱。然而小说的情节在此处却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
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孙坚参加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是真实的。《三国志》记载他率领豫州刺吏的军队进军讨卓。他与华雄的较量也是真实的,但地点并非汜水关而是梁东地区。《资治通鉴》还记载了孙坚部将祖茂在危难之际救过孙坚一命。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矢下如雨”这个成语就是在描述孙坚攻打汜水关时面对的顽强防御。箭矢如同雨点般落下,象征着守军的坚韧和决心。这个成语现被称为“矢下如雨”,意为防御非常顽强。
与小说的戏剧性情节相比,真实的历史更为丰富和复杂。祖茂并非如小说所言被杀,而是机智逃脱。这位江东集团的元老最终的下落却成了历史的谜团,我们不知道他最终的结局如何。这些真实的细节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
《三国演义》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细节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矢下如雨”这个成语则成为了那段历史的生动注脚,让我们在欣赏故事的也能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