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资历和功劳大家都有目共睹,为什么他只是个杂号将军呢?
关于汉中之战后刘备王国的权力格局——解读赵云的独特地位
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汉中之战后刘备王国的权力架构,重新解读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攻占汉中后,刘备成为汉中王,大规模封赏功臣。许多无名小将得以升迁,立下赫赫战功的更是被破格提拔。令人费解的是,赵云,这位刘备麾下的骁勇大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官职提升。
赵云投奔刘备的时间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资历深厚。在荆州时期,他已经是桂阳太守,地位高于黄忠等人。即使在攻占益州后,他依然担任犍为郡的太守,其实权远大于黄忠。那么为何在攻占汉中后,黄忠升任后将军,而赵云却只是杂号将军呢?
实际上,蜀汉的官职和职务往往存在分离现象。赵云虽然是杂号将军,但其职责却是统领蜀汉的中护军,实权远超一般官职。刘备在封官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封黄忠为后将军是为了拉拢荆州派的将领。关羽和张飞是外来势力,而马超的名气有助于攻占凉州。在刘备集团的主要将领中,除了关张赵之外,大部分是荆州派将领。如果封赵云为后将军,可能会引发不满。刘备在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破格提拔黄忠。
这并不意味着赵云不受重用。实际上,赵云一直是刘备的重臣。他担任江州都督,负责镇守后方,是蜀汉的实权职务。甚至在诸葛亮掌控兵权后,赵云依然担任此职务。李严担任江州都督的时间晚于赵云。赵云在犍为太守时期,与魏延、张飞等人都是蜀汉的实权派。
对比之下,马超投奔刘备后,仅获得小城临沮的都督职位;而黄忠则长期跟随刘备征战,未曾担任过地方实权职务。这些事实表明,赵云在蜀汉一直是实权派人物。他的官职较低主要是为了团结内部力量。刘备深知赵云是个识大体的人,所以对他有足够的信任和重视。陈寿作为蜀汉大臣将“关张马黄赵”合在一起列传也证明了赵云的实际地位与其他四人相提并论。尽管赵云的官职低于马超和黄忠,但他的实力和贡献不容忽视。他去世后更被追封为顺平侯,是蜀汉少有几个得到追封的将领之一。这个故事揭示了蜀汉权力的复杂格局以及赵云独特的地位与贡献。